扑克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卫星赛——极大地推动了这项运动的普及。这类锦标赛的奖励是更高级别比赛的参赛资格。若无卫星赛,怀揣梦想的业余玩家根本无缘参与诸如WSOP主赛事等顶级赛事。卫星赛显著提升了锦标赛的流动性,软化了赛事强度,更缔造了业余玩家逆袭的”灰姑娘传奇”——最著名的当属Chris Moneymaker在2003年主赛事的夺冠神话。
卫星赛与其他赛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奖励价值均等。若你争夺的是1,000美元参赛券,那么无论是以筹码王身份胜出,还是仅以分毫筹码撑过泡沫圈,获得的都是同等价值的1,000美元门票。这里没有额外奖励,自然也没有构建最大筹码堆的动机。
这种特性往往导致策略体系扭曲,使其与常规锦标赛策略截然不同。
相较于其他扑克形式,ICM在卫星赛泡沫阶段呈现出最极端的价值压力。
因此,在卫星赛中弃掉(翻牌前)坚果牌往往是正确决策。理解”相互保证毁灭”这一博弈论概念在卫星赛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常见的情况是:两名玩家在卫星赛尾声阶段相互对抗时毫无收益可言——因为当他们本可通过连续弃牌轻松获得席位时,冒险对抗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接下来是关于”多席位卫星赛”的入门指南(指提供两个及以上席位的赛事)。这不包含”赢家通吃”类卫星赛——由于此类赛事仅设单一奖励,其本质应视为采用筹码期望值策略的现金局。同时也不涵盖新型”里程碑”式卫星赛(即达到特定筹码阈值即授予席位)。
卫星赛类型
在深入探讨策略之前,需先了解卫星赛的各类形式。”强制参赛型”卫星赛意味着获胜后将自动注册目标赛事;某些情况下若赢得多张门票,后续门票可兑换为现金。
另存在”灵活参赛型”卫星赛——获胜获得的门票可在任意时间使用:可能是适用于扑克客户端所有109美元赛事的通用门票,也可能是专为109美元周日百万赛设计的特定门票(但可自主选择参赛场次)。门票通常设有有效期,以促使获胜者尽快将流动性返还至生态系统。
最灵活的当属T美元卫星赛:获胜奖励为锦标赛货币而非固定奖品。这意味着T美元可用于任意锦标赛(包括其他卫星赛),并能拆分用于不同买入级别。
明确卫星赛的具体类型至关重要。
卫星赛的奖励机制越灵活,吸引的常客玩家就越精锐——因为这类卫星赛本身就能创造可观利润。
反之,奖励机制越受限,参与的业余玩家就越多——他们通常旨在获取特定(常属心愿清单级)赛事的参赛资格。
策略差异几何?
让我们快进至卫星赛尾声,直观感受其与其他赛制的天壤之别。
在以下示例中,6名玩家各持20bb筹码。我们首先观察其开池范围——即各玩家在轮到其行动且前面玩家均弃牌时的率先加注(RFI)范围。
本案例所有数据均通过HoldemResources Calculator生成,可视作典型简化模型。玩家可选择全下或最小加注。为避免传统范围网格的视觉干扰,我将以文本形式呈现各位置范围,更便于观察整体策略差异。某些范围边缘存在细微的求解器噪点——请忽略这些噪声,聚焦于宏观的战略分异。
筹码深度:20–20–20–20–20–20
首先观察CEV模型
现在观察相同局势在标准奖励结构锦标赛中的货币期望值($EV)——即钱圈泡沫阶段:
可以理解的是,范围明显更为紧缩,而全下已成为可选策略。SB位范围相对较宽,因其只需突破一名玩家的防守,且该玩家必须采用更紧的跟注范围。
现在观察相同局势在卫星赛泡沫阶段($EV)的表现:
以下现象或许会让许多玩家震惊——即便是熟悉卫星赛策略者亦不例外。
首先实战中基本仅存全下选项。AA确实可以最小加注开池,但实战中理应同样选择全下。我们通过全下整个范围向对手施加最大ICM压力。若选择加注后遭遇对手全下,便将陷入ICM棺材困境。在卫星赛后期,即便持有30bb筹码,多数手牌采用全下作为最优策略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注意某些范围在不同位置完全一致。我原怀疑这是求解器噪点,但事实确是如此——尤其在跟注范围层面,稍后将具体展现。
最终呈现的是极度宽泛的范围——实际已接近100%手牌!这完全违背多数玩家对卫星赛的直觉认知。为探究根源,让我们观察UTG全下时的跟注范围:
除BB位外,所有玩家仅能用AA跟注——而BB位因处于最终行动位置,额外获得用KK跟注的权利。
此时泡沫系数如下
在此简化模型中所有玩家筹码量均等,因此泡沫系数同为5。这意味着在计算底池赔率前,他们需要83.3%的权益才能证明投入全部筹码的合理性。
多数玩家深知卫星赛需频繁紧式弃牌,却常忽视其必然伴随的宽泛全下。
该推论的前提是牌桌上所有卫星赛常客玩家均采用博弈论最优策略。虽多数玩家未必达此标准,但大多确实理解需采取更紧策略。
偏离均衡策略
让我们观察当BB位略微拓宽跟注范围(调用JJ+与AK)时的策略演变——这看似并非严重失误。以下是新的UTG范围:
跟注范围的细微调整引发开池范围的剧烈变动。UTG现仅全下1.4%的手牌,其余范围均选择最小加注——如您将注意到的,这些手牌完全由A-x主导。
UTG的开池范围从近乎全能(93.3%)急剧收缩至7.1%。除KK外,所有开池手牌均含A牌。
需要明确的是:UTG根本不愿遭遇跟注。此前之所以广泛全下,纯粹因其能高频通过。这正是我们提及的”相互保证毁灭”机制——全下范围能如此宽泛,皆因无人愿为卫星赛生存权冒险跟注。但当跟注范围仅扩大分毫,UTG立即收敛攻击性,避免暴露于(加剧的)风险之中。
此现象揭示卫星赛三大要义
l 弃牌权益是最核心的权益形式
l 规避任何全下-跟注的对峙局面
l 阻断牌价值飙升
如我们所见,调整后的UTG开池范围中唯一的手牌类型就是A-x。现在观察当UTG开池时HJ位的应对策略。此次我将采用常规手牌矩阵呈现范围以增强视觉效果——这些全是再加注全下:
这是彰显阻断牌重要性的生动例证。剧透预警:UTG唯一能跟注的手牌只有AA。因此HJ位可全下任意A-x手牌——因其能阻断AA(同时也可用AA进行价值全下)。
筹码深度:5–20–20–20–20–20
现在进行一项调整:将所有参数恢复至先前状态,但将UTG筹码设为5bb,其余玩家仍保持20bb。新的开池范围如下:
假设UTG选择弃牌,HJ位实施全下。此时的跟注范围如下:
如您提前所料,这正属”弃掉AA”的情境。通过泡沫系数可见端倪:
除正处UTG位的短码玩家外,其余所有人的泡沫系数均为11.15——这意味着在计算底池赔率前,他们需要91.8%的权益才能实现盈利性全下。而任何手牌(包括AA)在翻牌前都不可能具备如此高的权益!
为完整呈现,让我们观察对UTG全下(仅5bb)的应对范围:
尽管剩余行动玩家仍可能淘汰全下者,但其全下/跟注范围却相当宽泛——这点或许令您惊讶。
? 例如,当BB位可能持有AA并导致其出局时,为何HJ位仍能用99或AJ全下投入所有筹码?
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 在遭遇再加注全下后,后续行动者仅能选择用AA或KK跟注。
- 大多数情况下,若第三位玩家跟注并获胜,UTG也将因筹码最短而被淘汰,成为泡沫玩家。即使UTG击败HJ却输给BB,仍将止步泡沫圈。因此对HJ而言,唯一的不利情形是:当UTG持有最强牌、BB持次强牌时,BB选择跟注。但鉴于BB的初始跟注频率极低,这并不构成实质威胁。
何时在翻牌前弃掉AA
如我们所见,卫星赛中确实存在需在翻牌前弃掉AA的情境。这是因为有时我们需要超过85%的权益才能跟注,而AA面对大多数范围都无法达到这个阈值。
可通过几种方法直观判断这类”弃掉所有牌”的节点。首先是通过估算突破泡沫圈所需的安全筹码量。
假设每10名玩家中有1人能获得门票,起始筹码为10,000。这意味着泡沫圈结束后平均筹码将达100,000。若你在泡沫圈前已积累至此量级,很可能意味着将有玩家在你之前被迫全下。实际比赛中筹码分布往往更分散,多个超短码玩家可能在你受威胁前就已出局。
当你达到或接近泡沫圈后平均筹码量,且场上存在显著筹码差距时,就应考虑采取龟缩策略——面对全下时弃掉所有手牌。
第二个基准点(在线扑克中可精确计算)与你的相对排名相关。其逻辑如下:
若你的名次领先泡沫圈外玩家数量的幅度越大,通常意味着席位越稳固。
假设有10张门票待分配,剩余13名玩家。在线锦标赛大厅可能显示如下信息:
视角一:圈内且 #圈外玩家 < #圈内玩家(如Rupinder)
在此局势中,Rupinder的席位基本已十拿九稳。四名玩家隔在他与泡沫圈之间,而圈外仅剩三人。他可以相当确信:Ashley、Bob和Pierre会先于他被强制全下,即便其中有人幸存,Sarah、Kelly、Mohammed和Lorraine也必然会在轮到他之前相继被迫全下。Rupinder通常可坚持弃牌直至奖励圈。
视角二:圈内但 #圈外玩家 > #圈内玩家(如Lorraine)
Lorraine的处境则不容乐观。她虽大概率能撑过泡沫圈,但若Ashley、Bob或Pierre
中有任意一人完成一次乃至两次筹码翻倍,她便可能被推入危险区域。
视角三:圈外玩家(如Ashley)
Ashley应当把握盈利时机积累筹码——优先选择全下而非跟注,因其处境并不安全。
拖延战术
现在我们将直面卫星赛中最敏感的话题——拖延战术。在所有扑克赛制中,卫星赛是拖延行为必然发生的领域。几乎所有玩家在泡沫圈阶段都会实施拖延,其普遍程度使得不采取该策略者反而处于劣势。
一旦锁定席位,持有更多筹码并不会带来额外奖励,因此也没有理由通过继续游戏来冒险持有中的筹码。
因此,拖延战术能使你暂缓参与牌局,而其他玩家可能正在不同牌桌被淘汰出局。
即使在同步发牌阶段,拖延仍有其动机——若拖延能导致盲注级别在某个超短码玩家的大盲位时上涨,这可能直接决定该玩家是被强制全下还是能再存活一圈。反之,在泡沫圈附近极少数不宜拖延的情形之一,便是你即将支付大盲注。此时你更应在前位快速弃牌,争取在盲注上涨前尽早支付当前级别的大盲。
明确自身相对排名在卫星赛中至关重要,因此养成扫描在线大厅与赛事信息屏的习惯应成为本能。若10个席位待分配而您处于11人中的第5名,平稳晋级基本已成定局;但若您位列第11名,且其他玩家均缓慢盲注出血,您很可能将止步泡沫圈。唯一例外是刚支付大盲注时——大厅虽显示第11名,但您已获得整圈免盲注周期,很可能在下次支付盲注前就有玩家筹码落后于您。
当ICM模型失效时
拖延战术在卫星赛中还存在伦理维度。运营方曾尝试多种反拖延机制,最著名的是新型里程碑卫星赛制(但该赛制仍存在拖延动机,此议题容后探讨)。我认为最重要的考量在于:
当拖延战术有利可图且人人采用时,坚持不拖延将使您陷入巨大劣势
这取决于运营方能否找到方法使拖延战术无利可图,或至少降低其吸引力。在此环境下,您的赢率将基本不受是否采取拖延的影响(即便有影响也微乎其微)。
与常规锦标赛不同——拖延战术会损害整体游戏体验——卫星赛中所有玩家都乐见他人泡沫圈阶段拖延,因为这同样使自身受益。
结论
我们未涉及延迟注册议题,因其已在此前详述。但需特别指出:在所有赛制中:
延迟注册在卫星赛中收益最高,因为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突破泡沫圈。因此,越接近泡沫圈时入场,优势越大。
我强烈建议您亲自试用全新的GTO Wizard ICM计算器以直观验证。
由于卫星赛终局阶段较少出现翻牌后较量,本文亦未涵盖该议题。但若在GTO Wizard中套用卫星赛奖励结构来把玩翻牌后ICM功能,将会发现许多其他赛制中绝无仅有的奇特策略。
每当您对卫星赛的正确策略感到困惑时,请牢记所有策略都基于以下核心前提:
在卫星赛中,所有奖励价值均等。
文章来源:GTO WIZARD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