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前注(ante)的现金局在扑克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朋友局中。幸运的是,GTO Wizard 最近发布了非常多针对前注局的翻前解算结果,这让我们能够轻松学习在底池里多了这些额外筹码后,策略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由于我目前常玩的游戏就包含前注,因此能使用这些解算结果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它帮助我开发出了能够在我的玩家池中碾压对手最佳策略。本文中,我会分享我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发现。
开池加注
在有底注的游戏中,最直观的翻前调整之一就是:桌上每个位置的入池频率都会增加。对比有底注图表与经典无底注模型图表,可以发现相同位置的开局加注频率在有底注的情况下大约会高出 4–6%。

↑ CO 2.5x opening strategy: 100bb, .7bb Ante (in total), NL200
CO 2.5x opening strategy: 100bb, Classic, NL200
原因很明显 —— 底池里一开始就有更多的筹码。既然赢下底池能获得更多奖励,那么一些原本需要弃掉的边缘牌也更有动机入池。
不过有趣的是,这些中等强度的牌并没有获得太多EV提升。在有底注的游戏中,额外的EV主要集中在最强的牌上。比如,在BTN前三个位置拿到 AA,在有底注游戏中的EV比无底注时高出 3.18bb。不仅是起始底池更大,而且底池在翻前与翻后增长得更快,自然让强牌受益更多。
最大变化出现在 SB 的开局策略上。无底注时,SB在被弃牌到自己时会弃掉 54% 的手牌,但在有底注时只弃掉 33% ——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SB的主要延续策略是 limp,而在无底注游戏中这种打法相对少见。而且,SB会用非常宽的范围来limp,包括它范围里最强的牌,以此剥削BB的隔离加注范围。
面对开池加注
当我们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别人开局时,有底注策略的一些核心规律就逐渐浮现了:更多地继续游戏,并且更多地选择跟注而不是加注。
每个位置在面对开局加注时,都有额外的动力入池。部分原因显然是因为底池里有额外的筹码(小挑战:数数这篇文章里我说了多少次这句话?)。另一方面,由于有底注时开局范围比经典无底注游戏要宽几个百分点,所以更多的牌能够在对抗这些更宽的范围时打出足够的EV。
这种“多跟注、少3bet”的倾向在靠近 BTN 的位置尤其明显。这些位置有更强的动机去看翻牌并且在IP(有利位置)进行游戏。
简化调整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明确两点:底注会让翻前范围更宽,同时降低翻后SPR,而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翻后策略。另外,在有底注的情况下,翻前会出现更多跟注行为,导致更频繁的多人底池 —— 这种场景 难以研究,需要专门的解算器来处理多于两人的局面。
不过,有一种办法能让我们研究的有底注策略更接近经典打法:使用更大的翻前开池尺度 —— 这也是解算器更偏好的策略。事实证明,更大的开池尺度通常EV更高。之前我们比较的模拟场景,是尽量保持相同参数,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底注。
在这两组模拟里,开局尺度都是:除了SB之外,其余位置统一 2.5x,SB在不limp时用 3.5x。但如果我们比较 无底注 2.5x 与 有底注 3x 的模拟,就会发现两者的策略更接近我们熟悉的局面。等效位置的开池频率差距缩小了很多,而其他玩家面对我们开池时的跟注频率也明显降低 —— 这正是更高入池成本帮助抵消了底注效应。
当然,要强调的是:范围并非完全相同。开局尺度变大后,范围整体偏向高原始胜率的牌,因为翻后SPR更低。小对子与同花连子价值下降,而高张牌(尤其是带A的牌)价值上升。比如,在 有底注7人桌,LJ位置3x开局 与 经典6人桌,UTG位置2.5x开局 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虽然有底注局的开局频率比无底注局高出 2.1%,但小对子和同花连子反而开得稍微少一些。
结论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游戏结构非常相似,但一旦引入前注(ante),理论策略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虽然通过采用比经典无前注游戏更大的开局加注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变化,但要在这种游戏中取得成功,必须从翻牌前就充分理解策略的转变。
-
游戏更多的组合,扩大跟注范围,尤其是在有利位置(IP)或可以折扣价格入池时。
-
少关注那些依赖隐含赔率的手牌,因为所有街道的SPR都会更低。
-
在进行3bet诈唬时,优先选择非同花大牌,因为同花组合往往更适合跟注。
文章来源:GTO WIZARD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