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极化范围攻击
在牌局中,我们的终局在河牌圈。可以说,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以一个构建的非常好的两极化范围进入河牌圈,因为我们知道两极化范围通常比紧缩范围更有利可图。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我们的决定,还要取决于公共牌。我们也有除了游戏一个紧缩范围别无选择的时候。
我们需要在早期阶段通过谨慎决策挺进河牌圈,但是我们也可以尽可能的通过一个构建很好的两极化范围进入河牌圈。
初期下注环节的打法
在翻牌圈讨论一个两极化范围就像通过一个扭曲的镜头看范围。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两极化范围的一些特点,但是范围的轮廓仍然缺少说明。比如仍然会有很多中等牌力的手牌在这个两极化的范围中。我们将会在下一章节中解释这类范围的形成。
新形成范围的这些特点往往仍然足以使我们有能力做出和解算策略类似的可靠预测,以及我们是否应该用自己拿到的不同手牌开始着眼于一个河牌圈紧缩范围或两极化范围。
预测下注尺度
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范围有大量坚果权益底牌,那么大额下注尺度被使用的频率会很高。
不同于一个完美的两极化范围,激进者会拥有一系列能够榨取价值的强劲手牌,但仍会大量输牌于捍卫者范围中的手牌。这些都是用于小额下注尺度的候选牌。
由于捍卫者可能有实力剥削那些没有任何坚果牌力的下注范围,所以从范围捍卫的角度来说激进者需要在小额下注尺度范围中加入一些坚果组合牌。
如果一个范围存在大量适合小额下注的薄弱价值手牌,那么范围捍卫就需要大量的强手牌。范围越是两极化,所包含的中等牌力手牌就越少,因此就需要较高频率地使用大额下注尺度,从范围捍卫来说少数的强手牌需要较小额度的下注尺度。
下注频率
可能更为准确的表达是如果一个范围包含许多适合下注的手牌,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范围可以高频率地下注。
从简化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下注单独的手牌存在两个主要的原因:
l 为了赢牌构建底池(价值手牌和半诈唬手牌)。
l 弃牌于对手的底池权益份额(诈唬牌和中等牌力手牌)。
抛开范围不谈,任何时候我们决定用一手独立手牌下注或加注时,我们都该将自己的手牌带入上诉两个原因。
关于第二点,就算是强到足以在翻牌圈和转牌圈榨取薄弱价值的顶对手牌可能也会在对手弃掉他们权益时产生更高的EV。这仅仅取决于被弃掉的底池权益多少。对手跟注我们分割底池和对手弃牌我们赢得底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所能放弃的权益越大,那么我们的行动就越有可能是弃牌而非跟注。我们下注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对手弃牌的概念通常被称之为权益否决。
权益否决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