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EV最大化
来自解算模型的证据
在进一步的测试中,似乎全部的价值手牌下注率均为100%,尽管全部的空气牌实施的为混合策略。
花一点时间思考上方表格中的数据。从中我们能得到关于GTO打法的任何教训吗?
教训1:解算器始终会EV最大化
我们发现自己全盘策略EV最大化的方式就是通过在最大化EV的情况下游戏每一手牌。通过故意降低特定手牌的EV,我们无法极速提升自己全盘策略的EV。
解算器从根本上证明了诱饵牌的概念是不成立的。
教训2:混合策略是必须的
知道为什么吗?
诱饵牌的概念不该与范围保护(我们稍后会与大家介绍)混淆。通常,为了防止对手进行剥削,GTO打法需要我们过牌范围中包含较强的手牌。但是,如果过牌EV至少和下注EV持平,那么解算器就能做到这点;为了捍卫一个范围决不能牺牲EV。
公共牌:K♦️T♦️6♠️J♥️6♦️
由于激进者的价值手牌绝不会输牌,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提升他们的河牌圈下注尺度。这会使得激进者用大部分空气牌下注作为一次诈唬。在这种情况中我们会认为激进者的最大可能下注尺度就是他剩下的$100。
如果激进者拿着空气牌只会下注$20,那么这就和拿到诈唬牌进行诈唬时的频率一样。如果我们认为上方表格中的44.4%为混合行动的频率,此时我们就会有着一个非常刻意的目的:确保下注诈唬价值比的协调性。
尽管下注和过牌空气牌的EV是确定的,在这个牌况中混合策略不建议使用。当在河牌圈下注时为了保证激进者维持正确的诈唬价值比,混合策略是必须的。
教训3:混合策略=同等EV
这条规则对于更为极端的情况也是如此。设想这样一个牌况:一手牌的下注率为95%,过牌率为5%。同样,这并不说明下注行动比过牌好:两种行动都具有相同的期望值。
如果一种合理的打法有着一个较高的EV,那么解算器始终都会采取高EV的那个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策略的EV就是零。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