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开放 发现 分享 专业 助力
注册
Ctrl + D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认知

他们不上班、不通勤,收入百万却像活在“地狱”?

清晨九点到夜晚九点,周而复始地工作六天,马云曾说这是一种“福报”。

因为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比别人更拼命的人。

 

若真如此,那职业牌手的生活,或许便是极致的“福报”代表了。

近几年,随着扑克赛事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开展,朋友圈、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职业玩家的身影。

 

  

他们出现在各地的比赛现场,晒着阳光、沙滩、美食与旅拍美照,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打牌能过上这么自由的生活!

没有KPI,没有老板的高压追责,不必早起挤地铁打卡打工,仿佛随时随地都能开启“度假+赚钱”的人生。

 

然而,真相也许并不如表面这般轻松?!

 

★ 行业火爆,竞争加剧

自03年德州扑克传入中国,玩家人数迅速增长。

联众在2017年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玩家年增长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

这种井喷式的发展也让国内的赛事逐步国际化,例如每年八月在海南三亚举行的CPG大赛(2013年第一届),参赛者人数连年上升,尤其是在疫情之后,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意味着:想在职业道路上保持优势变得愈发困难。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不亏都已属不易,更别谈长期稳定盈利了。

 

☆ 技术变革,高手如云

曾经,学习德扑靠的是徒弟制、纸笔演算和经验积累,而如今,各类教学视频、策略公众号、以及功能强大的辅助软件随手可得,使得选手水平迅速接近。

当大家的技术壁垒被打平后,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抗压能力与持续进步的节奏。

甚至可以说,打扑克已经不再是“靠灵感赢一把”的博弈,而是一种需要极强计算力与心理素质的“脑力竞技”。

 

★ 现实远比想象骨感

线下比赛的成本越来越高:20%的税收、10%的服务费、3%的人工费用——所有成本都由牌手承担。

如果不能稳定进入钱圈或者频繁获奖,参与线下赛事可能只是“体验人生”,而非“养家糊口”。

线上环境更不容乐观。

虽然平台不断清理外挂与机器人账号,力图营造公平游戏氛围,但作弊行为仍层出不穷;玩家的信任感被一点点稀释。

更糟的是,一些平台通过代理体系抽成,长长的“剥削链”上,玩家始终处于最底层。

 

 

☆ 如果决定“All in”职业生活,必须更狠

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身的努力程度。

然而这种努力不仅是“学策略、看视频、积累手数”那么简单,它还包括:

● 适应昼夜颠倒的生活节奏:为了匹配欧美主流比赛的时区,不少中国牌手不得不长期熬夜作战。

● 扛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与身体疲劳:打牌不能走神,不能玩手机,甚至得控制饮水、饮食、咖啡摄入,时刻保持专注。

● 接受不确定的结果与收入波动:连续几天通宵比赛,可能最终换来的只是一个早早出局的遗憾。

一位选手曾调侃:“连着熬了20多晚,人都快熬傻了。”

这不是夸张,而是许多职业选手真实的生活写照。

与其说职业牌手自由,不如说他们是披着“自由”外衣的工作狂。

熬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残酷的是——全年几乎没有假期。

很多人听说某些牌手年入百万,心中不禁泛起羡慕之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若想拿到百万年薪,往往需要在金融、地产、互联网等行业打拼到管理层,拥有名校学历背景与多年经验。

而扑克的门槛似乎低很多:不看学历,只讲成绩。

听上去是不是非常诱人?

别急,我们来做一组简单的计算:

如果你是一名常规桌玩家,假设你每百手盈利8个大盲注,在10/20的级别下,单桌每天打500手,八小时下来可盈利800;如果你四开(同时打四桌),则每天收益可达3200。

以此推算,一个月就是近十万,年收入接近120万。

听上去是不是轻轻松松,百万到手?

但这只是“理想模式”下的账面数据。

真正的问题是:

● 你能连续365天,每天坚持8小时高强度对局吗?

● 你能放弃所有社交、节假日、不请假、不出游,只为追逐期望收益吗?

● 你能在连续数日下风期亏损后,依然冷静继续坐在电脑前复盘、训练、打牌吗?

别忘了,这个行业里,比你技术强的人,比你还更努力。

你追得上吗?

 

★ 心态崩塌,比输钱更危险

即使你暂时赢利,但心态可能会随着成绩起伏而剧烈波动。

你努力一整天,结果亏损5000,而你百万年薪的上班族朋友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发邮件,就稳定拿到了日薪3000——这种心理落差很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甚至焦虑、愤怒。

如果你打的是锦标赛而非常规桌,那收入的不确定性就更加剧烈了。

你可能连续几个月颗粒无收,当然也可能突然一战成名、奖金入账几十万。

然而这种“爆发式盈利”往往建立在海量投入和数不清的失败基础上。

长期高压下,你能否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节奏,是决定你能否长期走下去的关键。

 

☆ 没有“底薪”的人生,是硬仗

传统职业至少有“五险一金”,哪怕混日子也有基本工资,但作为职业牌手:

● 你没有医保

● 没有病假

● 没有年终奖

● 没有公司垫底

你只有一件事能做——赢牌,否则你就没有收入。

一旦遇到长期下风,不仅打击自信,还可能让你陷入生活困境。

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光是房租、日常开销就能压得你喘不过气。

有人说,“如果年入40万+,就可以考虑辞职专职打牌”,但前辈们多数不建议初学者轻易踏入职业轨道,因为——一旦选择全职,退路就很少了

 

★ 自律与学习,是底层支撑

成为顶尖牌手,需要的不是激情,而是结构化的学习与强大的自律能力

努力不是“硬熬几宿看视频”或者“连续打牌打瘦几斤”,那种努力是笨拙的。

真正高效的学习,是找到适合自己成长路径的方法论:

● 学习如何高质量复盘

● 学会用工具提升策略理解

● 定期与高手讨论并吸收其思维方式

● 能在疲惫中也保持分析判断力

退役传奇女牌手 Vanessa Selbst 曾坦言:“扑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已经无法保持作为职业选手所需要的那种极端自律了。”

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不是你有没有能力打牌,而是你能否长期维持职业状态

职业牌手,是一场自我管理能力的极限挑战,你愿意为此牺牲掉一部分生活质量吗?

 

☆ 梦想与现实之间,职业牌手的选择题

回顾上面种种,不难看出,牌手这份“自由职业”并不像朋友圈照片那样美好。

那些在阳光下自拍、在决赛桌上捧杯的高光时刻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焦虑、忍耐和高强度的心理拉扯。

更关键的是,职业打牌不是一条可以轻松“逆袭”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次次的孤注一掷、一场场心态与技术的双重考验。

你或许可以靠一次赛事奖金度过一年,也可能连打十场颗粒无收。

你或许曾名列前茅、赚得盆满钵满,但下一刻就可能因为状态起伏或一手关键牌的判断失误,跌入谷底。

这份职业没有保障,没有退路,没有底薪,只有一个结果:你打得好,就能活得下去;你状态差,就只能硬扛或转行。

所谓热爱,不该是孤注一掷。

或许你会羡慕那些能“打牌养活自己”的人,但你可能没看到,他们很多人其实并不靠打牌作为唯一收入来源。

他们背后可能有稳定的副业、投资项目,甚至本身就是运营公司、团队的老板,扑克不过是他们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

真正能在扑克世界长久生存的人,很少是只会“打牌”的人。他们更像是经营者,懂得进可攻、退可守,懂得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因此,最理性的选择不是“all in职业”,而是保持多元发展。

将扑克视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依靠。

当你还有退路,当你不再为了每一场比赛成绩焦虑至深,当你可以淡定地接受输赢并继续成长,那时的你,才有可能真正迈入“自由职业牌手”的行列。

 

♠ 写在最后:光环的背后,是隐形的高墙

你可以羡慕职业牌手的生活方式,但请别忽略那份自由背后的代价:

时间的牺牲、生活的割舍、身体的透支与长期的心智博弈。

这不是一条人人适合的道路,更不是一条轻松的捷径。

它需要极致的努力,也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规划能力。

如果你只是因为不想上班、讨厌被管理、幻想靠牌技“躺赢”,那你可能不适合这条路。

因为,自由从来都不是“不努力”,而是“以自律换自由”

选择成为职业牌手的那一刻,你就必须认清它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如果你准备好了迎接这种挑战,那就放手一搏。

但如果你还在犹豫,不妨从“半职业”的角度开始:学习、成长、尝试,同时为自己留下转身的余地。

正如牌桌上的每一次决定一样:

有退路的all in,才是真正的智慧。

 

文章来源:中扑网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在德扑荟,我们重视您的安全和隐私.
只使用安全服务器和支付处理器,并制定了严格的隐私政策来保护您的信息和订单详情。

2025 年 10 月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签 到
请登录后签到
每日签到得1积分,每连续签到7日将额外得10积分

我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