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阻断牌的原则
还记得捍卫者是如何用所有的AX手牌跟注并且用全部的7x手牌弃牌的吗?捍卫者并非随意这样行动,只是因为Ax比7x更强。在这个牌况中Ax和7x的牌力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能击败激进者的诈唬牌但会输给他们的价值手牌。
如果没有移牌效应的效果,那么解算器可能只会以同样的频率抓诈这些所有牌。我们在完美两极化解算模型中看到的就是这个案例。
在这种情况中,由于移牌效应解算器对于抓诈Ax手牌就会越有利可图。我们知道激进者的价值范围完全由Ax类型的手牌组成。当捍卫者有一张A时,激进者持有一张A的概率就会降低,那么他的这个范围就会稍微偏向诈唬。
相反,理想情况是捍卫者的抓诈牌不会阻断激进者的诈唬组合。此类抓诈牌将激进者的诈唬价值比率向价值组合方向偏移。比如,如果激进者会用98o诈唬,那么捍卫者就会更偏爱用T7作为抓诈牌而非是98和87。
2.当诈唬的时候,我们更喜欢阻断对手跟注范围但不会阻断他们弃牌范围的诈唬牌。
解算器会挑选56个组合来作为激进者大额下注尺度的诈唬范围。当下,为了捍卫Ax组合,捍卫者会弃掉全部87、97、T7和J7组合。
理想情况下,激进者的诈唬组合应该不会阻断这些牌中的任何牌,因为这会减少捍卫者持有的弃牌组合数量(或者说降低捍卫者的整体弃牌率)。
在这个例子中,像98这样的组合对于激进玩家会是一手特别差劲的诈唬牌,因为这等于从捍卫者范围中移除了一些像87和97这样的牌型(也等于降低了他们的弃牌率)。解算器选择65o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唯一能最大化拓宽捍卫者弃牌范围的组合。
在某种情况下,如果诈唬能够阻断捍卫者的跟注范围,那么也是一种优势。
在这个例子中,它会涉及捍卫者跟注时所持有的那一类牌。如果激进者自己的范围中有牌,比如像Q5o这样的牌在这里就是理想的诈唬候选牌,因为能够阻断捍卫者跟注范围中的AQ组合,同时又不会阻断捍卫者弃牌范围中的任何牌。
对于较小下注尺度的范围,我们发现激进者会以某种频率诈唬56和96组合。所以为什么要把96加入诈唬范围?如果我们思考对抗小额下注尺度的捍卫者范围,我们会发现此时他们会跟注大量的97组合。所以,此时的96o组合阻断了部分捍卫者的宽泛跟注范围。
为什么捍卫者要在其他7x抓诈牌之前专门的用97组合开始拓宽他们的范围?因为97阻断了激进玩家薄弱价值范围中的部分A9组合。
那么思考阻断牌是正确的吗?
与此同时,我们的对手正试图调整他们自己阻断牌的使用来阻止我们在使用阻断牌的过程中获得优势。有时候阻断牌最明显的使用实际上会招致反剥削。因此,在达到纳什均衡后,GTO模型可能会导致部分相当反直觉的组合选择。
这意味着对于人类玩家要找出哪些阻断牌最有利于实践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这是在假设我们完全知道对手范围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
另外一个显而易见却又被人忽视的事实就是在牌况极其接近的情况下阻断牌的使用可以做决定。只有当我们的对手非常出色时才会如此。如果我们的对手会犯错误,比如在河牌圈弃牌过于频繁,我们通常应该用全部的空气牌组合诈唬。在这样的牌况中考虑阻断效应不仅会浪费精力,并且如果我们基于某张阻断牌做出不诈唬的决定实际上会降低我们的赢率。
当我们再听到一名“高级”扑克玩家基于阻断效应做出决定时,请记住移牌效应只是一手牌中的小细节。它们不该成为驱动我们决策的基本概念,除非我们对抗的是一名完美的GTO机器人。
知识点
l 理论上来说,当诈唬的时候,我们喜欢阻断对手的跟注范围而非是他们的弃牌范围。
l 当选择抓诈牌作为捍卫手牌时,我们喜欢阻断对手的价值下注范围而非是他们的诈唬范围。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