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剥削的诈唬
反过来,如果我们从不诈唬,那么当我们下注的时候对手会直接弃掉自己的第二大强牌,他意识到我们拿到了更强的底牌。
解决方案是什么?
范围
持有可能手牌组合数的简称。该术语指玩家可能采取某个行动的全部手牌。高级玩家倾向于认为这个术语是一个范围,而非单独一手牌。相关更多信息大家可访问www.atogems.com/ranges。
诈唬是指用一手非常弱的牌下注旨在让对手弃牌。价值下注指用一手强牌下注旨在让持有差劲手牌的选手跟注。
一个完美的诈唬策略
诈唬价值比
但是,完美的诈唬价值比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了理解这个,我们首先需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基本工作。
一个简单的GTO模型
诈唬价值比的概念主要应用于河牌圈。我们即将讨论的模型不会直接适用于前两条街。
我们会设定一个单挑牌况,即在河牌圈一名玩家(激进者)下注对抗他的对手(捍卫者)。
假设2:激进者持有一个“完美两极化”范围
激进者有着一个纯粹由价值手牌和诈唬牌组成的下注范围;即完美的两极化范围。
两极化范围
假设3:捍卫者有着一个纯抓诈牌的范围
在摊牌环节捍卫者范围中没有手牌能够击败激进者的价值手牌。然而,捍卫者范围中的所有手牌都能够击败激进者的诈唬牌。在河牌圈捍卫者是最后行动的玩家,并且由位置优势。
术语抓诈牌指若对手诈唬,那么这手牌就会赢池。在GTO讨论的背景之下,一手抓诈牌还指至少强劲到足以击败所有对手的诈唬牌。
知道为什么吗?
有人试图将诈唬价值比的概念运用于前两街,但这类模型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就是当后面公共牌彻底改变我们底牌相对牌力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诈唬或价值手牌。一般来说,诈唬价值比的概念假设只适用于河牌圈打法。
这个描述的模型连同所有假设有时候被称之为完美的两极化模型。花点时间确保自己对这些牌况有个很好的了解,因为在关于扑克GTO的讨论中它会频繁出现。
完美的诈唬频率
底池赔率
他们被诈唬的频率会是多少?
让我们通过计算捍卫者获得的底池赔率来回答这个问题。
捍卫者为了赢得$200底池需要冒险下注$100。因此跟注的底池赔率就是~33%,或者2:1。
作为激进者,我们的诈唬频率应该和捍卫者的底池赔率~33%相同。剩下的~67%(或三分之二)是我们应该价值下注的范围。整理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诈唬价值比是1:2,和对手的底池赔率刚好相反。
如果我们在设定的牌况中采取这种打法,那么对手不可能剥削到我们。
当然,知道最佳诈唬频率并不直接意味着我们明白它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原理。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