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到牌桌,一颗种子的奇遇

“我第一次接触扑克是在 2016 年,从上海的俱乐部起步,随后开始参加国内的一些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小众‘职业’能让人走遍不同地方、结识形形色色的人,于是便决定尝试深入发展。没想到这一试,如今竟已快十年了!”陈易莎笑着说。那段日子,她甚至拿到了俱乐部比赛的冠军,逐渐从爱好者迈向半职业玩家。
真正燃起对扑克竞技热情的是2017年。俱乐部比赛有直播和团队赛,氛围热烈。“那段时间非常快乐,她开始真正爱上这项竞技。”如今,扑克已成为她的良师益友和生活的一部分,彻底改写了她的人生。
偶像引领,超越自我

同年还在EPT塞浦路斯站中先在主赛中表现稳定,获得第17名的佳绩,随后火力全开,斩获快速赛第五名。
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偶像力量的持续激励。她的国外偶像是Phil Ivey,一位拥有10条金手链的全能扑克王。”在我刚开始接触扑克的那几年,他的名字和视频无处不在。”依依坦言,这种崇拜持续多年,直到2024年黑山站Triton主赛,她与Ivey同坐一桌,才圆了梦想。
国内偶像则包括张阳等大神。”张阳对数学和GTO的研究和专注国内目前是顶尖的,非常佩服他专注于一个领域多年的’匠人精神’。”这些偶像不仅激励她精进技术,更让她看到扑克背后的精神力量。
和偶像打牌 输赢皆是收获


她,让中国玩家闪耀世界舞台 陈易莎携荣耀加入红龙战队
她还详细分享了那次经历:“这整个系列赛我打了 4 场,前 3 场都没能成功进圈。尤其第一场比赛令我印象深刻 —— 首次参加 Triton 赛事时,我竟与 “fish2013”(Mikita Badziakouski)、David Yan、Michael Addamo 等一众大神同桌竞技,那种感觉如同置身梦境。在与他们对抗的过程中,每一次收下底池都让我信心倍增。尽管最终Ivey用QK淘汰了她的88,但心底依然为她的偶像加油,期待他能在那场比赛中斩获佳绩。
这次经历不仅让她荣誉加身,更验证了她的实力。“这场经历更像是一次实力验证:它让我愈发坚信,平日里在技术打磨、心态调整与赛事管理上的所有积累,终会在最高水平的舞台上迎来回响。”
这四大扑克管理比牌技更重要

“最好的调节办法是暂时离开牌桌,比如去上个厕所,期间可以做几个深呼吸,想象把坏运气和负面情绪一同排出,或者做20个开合跳。关键是要将注意力聚焦于“我还有多少筹码” 这类自己拥有的资源,而非纠结 “失去了多少筹码”。她还补充道:“短暂离场后可以这样自问:‘5 年后,我还会因为这手牌而生气上头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此刻就不必为这手牌耿耿于怀。”
官宣:红龙战队,我来了!

她计划与队员深入互动,“我非常期待和队员们一起复盘棘手的牌局,或者模拟比赛场景。我很乐意分享作为女性牌手的一些独特观察,比如‘如何利用对手可能存在的性别偏见来反向操作’(嘘,这是个小秘密)。我相信,不同的视角能让整个团队的战术库更加丰富。”
对于团队作用,她分析道:“扑克虽然是个人竞技,但团队却是最坚实的后盾。它不仅能提供技术和策略上的互补,更能提供珍贵的情感支持和归属感。”她建议战队组织更多面向女性玩家和半职业玩家的活动,以吸引多元人才。
新副本加载中 11月济州扑克嘉年华见

回顾扑克生涯,陈易莎用一手难忘牌局总结:“2015年WSOP决赛桌上的一手牌令我印象深刻:Thomas Cannuli 手持 AA 接下对手 TT 的全下,翻牌发出一张 10 时,我看见他眼中泛起泪光。那一刻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我 —— 这就是扑克的魅力:我们无法主宰最终结局,但只要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在过程中享受博弈的乐趣,始终保持对这个游戏的热爱。”
随着11月济州扑克嘉年华的临近,陈易莎和红龙战队的队友们正摩拳擦掌。她的故事证明,扑克不仅是技巧的较量,更是自我成长的旅程。从金华舞蹈老师到世界顶级牌桌,她正在用实力和智慧,书写着中国女性扑克的新篇章——而这,只是开始。















评论 ( 0 )